韶华易逝,光阴荏苒。转眼间,3044am永利集团学科语文实习小组的4名成员,已在上海交大实验的校园躬耕一月有余。她们怀揣育人之梦,以实习教师的身份,将理论的种子播撒入课堂。这场名为“成长”的奔赴,缓缓拉开序幕。
绝知此事要躬行:从课堂到讲台
实习的首要任务是听课。我们认真听课,及时记录,课后各抒己见,大胆地与授课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。根据朱诵玉校长的建议,听课时,我们没有局限于某一年级、某一学段,而是初高中兼听,博采众长。通过观摩不同的课堂,我们学习到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技巧,对于组织教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举例来说,高二(3)班的徐老师安排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演讲。点评时,她指出:念这位同学名字中的“歆”字,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,又巧妙地与语言学知识相结合。我们意识到:语文来源于生活,作为师范生,我们的成长依旧任重而道远。
“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”大量听课后,经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,我们认真备课,听取各方意见,踏上讲台。正式上课时,我们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,积累了宝贵的课堂经验。例如,面对真实的学生,如何书写“生成性”板书,遇到突发情况,如何冷静处理等。经过实践的沉淀,大家由最初的忐忑紧张逐渐变得自信从容。

(左图为朱老师写作教学课堂,右图为徐老师《七律·长征》课堂)
(图为实习教师吴莹上习题课课堂)
(图为实习教师刘恋上习题课课堂)
润物细无声:教学琐事与班级管理
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,通过批改作业,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不足之处,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。兢兢业业地批改完作业后,我们会总结其中反映的主要问题,例如古诗词默写中的错别字、阅读理解中普遍遗漏的要点等等。与此同时,作业也是师生沟通的工具。学生期待阅读评语,在评语中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,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。借评语记录学生的成长,翻阅评语的变化,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取得进步,这让我们感到激动不已。
在这一个月里,我们频繁地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活动。每周一、周五放学后初中部的课后服务,周二、周三晚上高中部的自习,都有班级被委托给我们。
此外,我们一同装订学生的校本作业,协助教师布置学校活动会场,制作并核验学生素质拓展课点名册……校园中随处可见我们忙碌的身影。虽然忙碌,但无比充实。

(图为实习教师批改学生作文)
吾将上下而求索:教研与专业发展
初中语文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,点评公开课,分析上海中考命题趋势,指导教学方式。在内容上,围绕“教师如何教基础不同的班级”这一议题,强调授课要讲吸引学生的点,加大思维含量。作文教学不要矫枉过正,应引导学生“我手写我心”,把有意思和有意义相结合,深入浅出。
9月25日,闵行区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在闵行实高开展,主题为“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”,内容包括:24年高三备课组代表经验介绍、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与实践、教学展望。
各种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令我们受益匪浅。对于前沿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,我们从初步认知到深刻理解,实现了理论视野的拓宽;再到课堂实践,我们将所学内化,逐步提升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掌控能力。这段经历,是我们蜕变为合格教师的重要基石。

(图为“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”教研活动)
回顾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,我们深刻感受到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重量。这不仅是书本上的八字箴言,更是我们每一天都在亲身践行的准则。“学高”,是我们在每一次备课、每一次答疑中,对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;“身正”,是我们在言行举止、为人处世间,为学生树立的榜样。我们坚信,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影响。在下一阶段的实习中,我们将“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”,继续怀揣这份敬畏与热忱,在实践中前行,于反思中成长,力求取得更好的实习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