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学术研究 > 正文

【学术讲座】沈揆植:AI信息污染时代的汉文学研究——文献学、文化史

编辑:尚鹏 预审:李伟 终审:项念东  发布时间:2025-10-29

2025年10月26日下午,3044AM永利集团“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团队”主办的学术讲座在文典楼F426会议室举行。韩国高丽大学研究教授沈揆植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“AI信息污染时代的汉文学研究:文献学、文化史”的精彩报告。讲座由3044AM永利集团胡传志教授主持,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张勇耀教授、3044AM永利集团程维教授以及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。

沈揆植教授首先从当前科技与信息环境的深刻变化谈起。他指出,人工智能快速普及的同时,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“信息污染”——包括虚假生成、数据失真、文本的无根化等,这种状况对汉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。与传统的文献学依赖真实、可考、系统的资料相比,今日的研究者必须面对海量且来源复杂的数字文本,并学会在“污染”的信息中甄别真伪和校雠去伪。沈教授强调了文本原始性与版本学意义的重要性。他以若干韩国汉学的研究为例,分析了AI生成文本可能出现的误注、误改现象,提醒学界在使用现代技术时保持严谨的考证态度,并呼吁重视原始文本的重要价值,以防止“技术便利”掩盖了文献真貌。此外,沈教授认为,AI的信息处理能力虽能拓展研究者的视野,但同时可能带来对历史文化的简化、模式化甚至曲解。沈教授还特别告诫同学们,“人文社科没有少年天才”“一切捷径均是虚幻”,希望同学们要训练好自己的文本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,不能被AI腐蚀了自己的能力。

在互动环节,程维教授、张勇耀教授以及在场的研究生就“技术更新与学术变迁”“AI技术下的研究生教育”等问题与沈揆植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。沈教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作答。

胡传志教授在总结中指出,沈揆植教授的讲座直面当下学术环境的前沿问题,以文献学和文化史的视角回应科技与信息变革,视野开阔、论证严谨,既有理论深度,也具实践指导意义。他强调,这种跨技术与传统的研究方法,对我院古代文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启发作用。现场学术氛围浓烈,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
Copyright@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,AHNU    

中国·安徽·芜湖 3044am永利集团    

电话(传真):86-0553-5910500 邮编:241003   

 信箱:zjwxy942@mail.ahnu.edu.cn